新民體育|CBA瘋狂交易季
來源:24直播網2025-09-05 07:46:00在2025-2026賽季的CBA國內球員注冊期中,我們見證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刻。一個記錄被銘刻在聯賽的歷史中:共計48人次國內球員的交易。這其中,包括了18人次的轉會、17人次的自由球員認領、3人次的匹配簽約、3人次的獨家簽約權轉讓以及7人次的租借。值得一提的是,全部20家俱樂部都參與了這次人員流動,無一缺席。
在這個轉會季里,眾多國手級乃至全明星級球員的流動成為焦點。張鎮麟加盟上海隊、趙睿轉會北京隊、廣東隊通過三方交易引進崔永熙和焦泊喬等大牌球員的轉會消息不斷刷屏。這樣的集體流動,在整個CBA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然而,這一切并非偶然。
從俱樂部到球員,從規則環境到市場理念,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下,CBA聯賽正步入一個更自由、更開放、也更具活力的新時代。在過去的賽季中,CBA球員流動尤其是轉會人次正在穩步提升。對比最近三個賽季的數據可見,從2023-2024賽季的46人次,到2024-2025賽季的42人次,再到剛結束的賽季的48人次轉會,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球員話語權的顯著提升。
曾經的CBA,規則常常限制了優秀球員的轉會。周琦與新疆隊的拉鋸戰、郭艾倫與前東家的轉會矛盾等事件屢見不鮮。那時,“規則鎖死優秀球員轉會”幾乎是常態,甚至有球隊和球員不惜以退出聯賽、海外漂泊為代價,最終兩敗俱傷。而現在,遼寧男籃在張鎮麟的轉會聲明中公開表示尊重球員個人意愿,這種轉變極為罕見。
趙睿選擇加入北京隊就是一個例子,他為了抓住職業生涯的尾巴再次沖擊總冠軍,放棄了D類頂薪合同,接受了三年C類合同。這體現了球員正更主動地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時代的進步帶來了觀念的轉變,如今CBA越來越認可球員追求個人發展的合理性。
球員話語權的提升與俱樂部態度的轉變密不可分。如今,多家俱樂部展現出更開放的心態和更靈活的運作方式。當王奕博收到青島隊頂薪報價時,浙江男籃選擇放行;徐昕主動申請離隊后,廣東隊迅速將其轉化為交易籌碼。這些操作顯示出,球隊不再視球員流動為“背叛”,而是聯賽運作中的正常一環。廣州隊更是將自己定位為“天賦加工廠”,逐漸成為轉會市場上的活躍角色。
經濟環境的改變也在推動俱樂部轉變態度。一些民營球隊面對經營壓力,對高額轉會費的態度有所調整。廣州隊的轉會決策雖出于現實考量,卻客觀上推動了球員資源的流動和重組。這種從抗拒到接受、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不僅緩解了球員與球隊之間的對立,更讓轉會市場真正“活”了起來。
一個活躍、成熟的轉會市場最終將為整個聯賽帶來積極變化。首先,轉會機制變得更包容、更多元。除了傳統轉會,租借、三方交易、簽約權轉讓等操作方式被更多俱樂部熟練運用。例如在趙睿加盟北京隊的過程中,雙方創新性地以三年C類合同達成合作,顯示出規則框架下的靈活空間。
其次,爭冠格局因球員流動而洗牌。北京隊、廣東隊、上海隊等強隊通過引進國手級球員補強了各自的實力,也讓新賽季的爭冠形勢充滿懸念。更重要的是,球員流動常態化正在重塑CBA的生態邏輯。健康的聯賽需要多元的生存策略,“財大氣粗”的球隊固然仍有優勢,但中小俱樂部同樣可以通過培養、交易球員獲得發展機會。
因此,當俱樂部更理性地看待球員交易、當球員擁有更自主的職業選擇、當聯賽機制提供更靈活的流動可能性時,CBA正逐漸告別過往的封閉與滯重,迎來一個更加自由、更有活力的新時代。這個夏天的“最瘋狂轉會季”傳遞出的最重要信號就是CBA聯賽的成熟與進步。未來的CBA值得我們共同期待與關注!